学院动态

【智瓴土工】“艺”起传承|当大数据遇上壮锦:少数民族女性 “非遗” 传承新探索

来源: 作者: 编辑: 浏览: 发布时间:2025-04-10  打印

2025 年 4 月 11 日,南宁理工学院土木与工程学院 “艺” 起传承辅导员工作室在 1304 教室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讲座。此次讲座特邀暨南大学中国史博士研究生许意如,为我校学子带来了一场关于《当大数据遇上壮锦:少数民族女性 “非遗” 传承新探索 —— 以壮锦为例》的线上讲座。讲座由工作室主持人杨苗培老师主持。

讲座伊始,杨苗培老师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许意如博士的学术背景和研究领域,鼓励同学们打破学科壁垒,积极从跨学科视角去思考问题,认真汲取讲座中的知识精华,拓宽自身的学术视野。

 

杨苗培老师主持讲座

许意如博士凭借深厚的专业功底,以独特的视角开启了壮锦的探索之旅。她深入各个朝代的古籍文献,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史料,为同学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壮锦的历史渊源,让大家仿佛穿越时空,见证了壮锦在岁月长河中的演变与发展。随后,许博士通过精美的图片和实物展示,向同学们全方位呈现了壮锦独特的纹样、精湛的技艺特征以及区别于其他织锦的独到之处,令在场同学惊叹不已,深切感受到了壮锦这一非遗文化的魅力。

主讲人线上与学生会面

在深入剖析环节,许博士直面壮锦现今面临的严峻困境。她指出,随着时代变迁,壮锦作为壮族女性社会认同标识的作用逐渐弱化,使得愿意投身壮锦传承的后继者寥寥无几;同时,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,导致壮锦作为生活用品的功能不断被削弱,社会需求的减少严重影响了传承人的积极性;此外,成本低廉的机器织造壮锦对传统手工织造形成巨大冲击,加之女性传承人在家庭、经济等方面面临诸多现实困境,壮锦传承之路布满荆棘。

现场学生提问

不过,许博士也带来了新的希望 —— 大数据赋能。她详细阐述了大数据在壮锦传承中的四大关键作用:一是借助大数据的分析能力,优化传承人培训体系,实现精准教学;二是依据市场大数据,提升壮锦产品设计与市场的适配性,增强市场竞争力;三是利用大数据构建非遗文化传播网络,拓宽壮锦文化的传播渠道;四是通过大数据挖掘潜在需求,破解壮锦传承中的种种困境。

讲座后主持人与现场学生再度交流

讲座最后,许博士耐心回答现场同学提问后,鼓励在场同学积极加入非遗传承保护的队伍,运用所学知识为壮锦等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此次讲座不仅让同学们对壮锦这一少数民族非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更激发了大家对非遗传承保护的责任感与使命感,为南宁理工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讲座现场

讲座现场


南宁校区:广西南宁市广西-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大道16号

桂林校区: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雁山街317号

党政办公室:0771-6031550(南宁)0773-8998055(桂林) 招生就业处:0771-6031555(南宁) 0773-8998009(桂林)
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:2025-04-29 16:00:51